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访问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应用能力 > 正文

浙江事业考试热点之四:两创浙江

时间:2013-06-02 13:57 来源:未知 作者:YZ教育 阅读: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立足浙江实际,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作出了“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改善民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具有浙江特色的重大决策部署,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民创业、全面创新

科学发展走在前列

    发展、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要求;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必然。

       在反复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中,浙江找到了一条符合省情、市情、县情,符合人民群众愿望,呼应时代前进要求的发展道路,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条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最集中的展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浙江最光辉的延伸。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以来,“两创”总战略在全省各地不断落地生根,推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会部署了“两创”总战略的具体方略,把支持人民群众干事业、干成事业作为根本之举,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动力源泉,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把建设先进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坚强保证。

       创业富民民更富,创新强省省更强。

       创业之路,夯实强固了发展之基。

       鼓励下岗人员灵活就业,帮助现代农民创业致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一个个惠民政策,点亮了群众的创业之路。全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大军,演绎出精彩的创业人生。

       在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最猛烈的时候,浙江一季度新增9.4万个体工商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8%,在今天的浙江,除了占据大半江山的私营经济,更是活跃着200万个体创业者。同时还有600万名创业者活跃在省外、海外。

       科技创新,再造浙江新优势。

       2010年,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指数比2005年提高了6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提高近5个百分点。5年来,我省通过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大力开展科技合作,精心组织科技攻关,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再造新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体制创新,营造又好又快发展环境。

       “机制灵活”,在探寻浙江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秘密时,国内很多研究者都会做出这样的评价。

       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开创型发展,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围绕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浙江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推进科学发展的全新管理体制和机制。

       创业之灯不灭,创新之火不息。秉承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5年间,浙江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的具有浙江特点的科学发展新路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新实践画上了点睛之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人类历史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往往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浙江省委展开了一系列、高规格、强密度的理论学习、实践研究。

       开局之战意义重大,导向明确。

        2009年2月1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应邀到浙江,作了“创新应对危机 创新迎接挑战”的专题报告。

       2010年2月20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低碳社会”,在“浙江论坛”作了理论解析和实践阐释。

       从年初的“浙江论坛”报告会,到年中的省委专题读书会,再到年底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十一五”以来,省委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专题学习研究多达16次。

       一堂堂的理论学习,一项项的理论研究,一次次的实践调研……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形势、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有了更加准确的判断,对经济发展规律有了更加科学的掌握。

       在总体思路上,适时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思路,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在总体规划上,扎实推进“三大需求”协调发展,大力推动“三大产业”优化发展,努力促进 “三个方面”统筹发展,不断强化“三大动力”支撑发展。在具体对策上,坚持提振信心、克难攻坚,扩大投资、开拓市场,帮扶企业、推动升级,加强合作、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统筹发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回顾应对危机的艰辛历程,一个通过转型升级应对危机、抢占先机的“浙江样本”呈现在人们面前——

       浙江产业结构迎来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变革:四大建设,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1个转型升级产业,42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升试点……

       建立了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公共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在浙江试点,这是全国第一家;青山湖科技城奠基开建,被誉为“浙江硅谷”;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平台在我省试水,属全国首例……

       全省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大大增强。2010年1—11月民间投资增速比国有投资高17.2个百分点,内销趋旺,国内消费上升趋势明显,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正在形成。

       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联动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覆盖,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和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逐步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卓越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新的范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发展瓶颈”、“成长阵痛”中走来的浙江,对发展生态经济有着更深刻的认识;资源小省、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压力大的浙江,对优化生态环境有着更执著的追求;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的浙江,对发展生态文化有着更强烈的愿望。

      2010年6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开始了浙江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新征程。

      加快建立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开展环境整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生态科技,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发展生态文化,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

      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浙江深入实施“991行动计划”,启动了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和100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条条“生态产业链”,使全省一座座“化工园”变身为“生态园”。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9年浙江生态协调指数为104.90,分别比2007年、2008年高出3.92点和3.29点,3年年均提高1.63点,经济、社会和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再到“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从奉化滕头村到东阳花园村,再到杭州风情小镇……城乡生活环境、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作为重要途径。

      浙江在淡化GDP考核同时,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考核。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投融资机制等,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大程度的发挥。

      调查显示,我省2009年的生态保护综合评价指数为112.24,三年年均提高4.08点。

      目前,全省累计建成1个国家生态县、4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38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9个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30个省级生态县、712个省级生态乡镇。

      实践证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把握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理论创新成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于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

      全面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推进改善民生工作,切实把改善民生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各方面,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2008年4月11日,在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省委书记赵洪祝对做好民生工作作了重要阐述。

      这次集体学习会也是一次理论武装会、思想统一会。之后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目标,着重抓好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加强文化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全面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多享有发展的成果。

      从2010年开始,我省全面实施了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可每月领到不低于60元的养老金。

      也正因此,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湖州市“6+2”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等十个项目被评为“浙江省2010年度十大民生工程”。

      2010年9月,全省首份民生报告——《2009年度浙江省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报告》显示,全省民生改善工作整体逐步推进,改善水平逐年提高。

      “十一五”以来,全省全面落实了每年完成十大民生实事、农民健康工程等卫生领域六大工程、“强塘固房”工程、“两房”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浙江民生的建设长足进步,也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经验做法。

      百姓创业与政府转型同等重要。

       在浙江,每天有200多家私营企业诞生,每天有1000多人成为小老板,一个个新的创富故事不断上演。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文化大省与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的建设,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切实推进了浙江民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到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社保体系” 不断健全;从均衡公共教育政策,再到最低工资标准列全国前列,社会公正水平不断提高。而这,最重要的做法经验就是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统一。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中,“保民生”的分量尤重。2009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近70%。

      均衡协调与快速发展同等重要。

      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从1995年的第9位跃升至1999年的第5位,再升至目前的第4位,浙江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基本对应。

     这种均衡协调发展体现在收入增长的均衡、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对均衡,人与自然发展相对均衡。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善民生的奋力实践,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的同时,民生工作也名列全国前茅,谱写了一首首执政为民的衷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新鲜素材和积极探索。

     深化改革开放  再创体制优势

      “体制改革不进则退,依靠现有的、正在逐步减弱的体制机制优势,浙江难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省委书记赵洪祝的话发人深思。

      经过一系列实践调研和理论研讨,在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出台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这是吹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勇往直前的又一次响亮号角:

       要着力深化扩权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建设、城乡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体制先行探索。

      从国家海洋经济试点省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点省到国家科技创新工程试点省……“十一五”以来,通过完善产业转型、自主创新、要素配置、地方金融等体制机制,我省着力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新突破,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有重大进展。

      2006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十一五”期间全省深入实施200个中心镇培育工程,其中,首批27个中心镇列入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与此同时,全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制度创新,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入整体协调阶段。

      社会体制改革走在前列。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计划到开展首批25个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从民主恳谈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十一五”以来,全省创业促就业、充分就业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均衡文化教育不断发展,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不断健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义乌市618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到其他县市443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是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一大亮点。“十一五”期间,我省管县财政体制、政府机构改革、民主决策机制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省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

      五年来,浙江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外贸增长方式,开通“浙江电子口岸”,建立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等机制,创新“以民引外”、“以外引外”、“以资引智”等招商引资模式,积极构筑内外兼修的开放格局,“走出去”步伐加快。2010年1—10月,浙江省出口规模超越上海,暂居全国出口第3位,总额达到2061.2亿美元。

      五湖激荡改革潮,四海再掀开放风。在新的起点上,浙江正以坚定不移的改革信念、继往开来的改革勇气、披荆斩棘的改革锐气、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新的航程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新境界、新伟力。

(责任编辑:YZ教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