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访问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指导 > 正文

纳凉,热心

时间:2013-07-25 10:37 来源:未知 作者:YZ教育 阅读:

 

 

 

  

  气温高烧不退,纳凉方式也层出不穷。这不,开足空调的地铁站成了一处新的觅凉地。

  近日,杭州乔司一片区域停电,附近居民酷热难耐,成千居民涌入地铁乔司站、翁梅站乘凉,出于安全考虑,杭港地铁方面在劝说无果后,最终关闭了站内1、2层的空调系统,纳凉人群才慢慢离开。

  地铁运营方表示,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地铁运营,不会干涉地铁纳凉,但乘凉者太多,超过了控制范围,存在安全隐患;走出地铁站的市民也闷闷不乐,大热天又停电,在这里凉快一下,何必小题大作?

  这般纠结,在全国有地铁的城市,并不罕见。据北京、上海等地新闻媒体报道,有市民拿着凉席,像是要“搬”进地铁站;有的三五成群,打牌聊天,甚至踢起了足球。地铁毕竟是一个流动的公共场所,空间本来就有限,在目前各地公共交通资源紧张的现实下,要以发挥运营功能和维护公共秩序为原则,并不是供市民休闲的场所。面对地铁打地铺、嬉闹等不文明现象,市民需要自律,地铁公司需要劝阻。

  另一方面,地铁纳凉,其背后更有如何降温消暑的普遍的市民需求。我们也需要反思,各地在想尽办法开放防空洞等避暑点的同时,是否能独辟蹊径,提供更多的纳凉点?

  笔者曾去过香港民政事务总署开放的临时夜间避暑中心,中心一般设在各区的社区中心,有完善的设施,甚至还提供被子,但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比如入住要出示身份证、登记姓名、入住时间,还得约法三章——避暑中心里只可以睡觉,不能玩手机、电脑,不能吵到别人,违者联网留下记录,下一次就很难入住。

  所以,高温下的纳凉,看似是百姓小事,考验的却是城市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城市多向老百姓提供公共纳凉点,并引导百姓文明纳凉,应成为公共服务的题中之意,也应内化成城市成长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YZ教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